栏目导航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民营经济

民营经济"领跑者"-记山东蔚阳集团董事长王德涛

http://www.jiaodong.net    烟台日报

  胶东在线消息 在蓬莱,王德涛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。不仅因为他是山东蔚阳集团董事长,更因为他是蓬莱公认的民营经济“领跑者”。

  是他,把一个规模不足百人的小水泥厂,发展成为拥有职工2000人、固定资产10亿元的综合性大型企业,20余年领跑当地民营企业发展;

  是他,把一个沉默在渔村角落的小渔港,开发建设成联结国内外诸多港口、年吞吐量200万吨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;

  还是他,把脚下一片寂静的海滩,锻造成为一个朝气蓬勃、坐拥数十家临港工业企业的工业园区,领跑蓬莱临港工业迅速崛起。

  在创新中前进,在拼搏中追求,20余年风雨兼程,王德涛以顽强进取的创业精神,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蓬勃壮大的发展之路。望着一手开发建设起来的栾家口港,年过50的王德涛豪情满怀:“今年,我们的港口吞吐量将达500万吨,明年达到800万吨,位于港口腹地的临港工业,将迎来新一轮膨胀发展的浪潮!”

  传奇

  “小舢板”长成“领航巨舰”

  7月27日,骄阳似火。

  “立窑水泥厂即将拆除,过不了多久,这里将建起一条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的回转窑生产线。”站在蓬莱市北沟镇水泥厂的大门前,王德涛告诉记者,水泥行业必须走新型、节能、环保、高效的产业之路,立窑水泥厂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,必须淘汰。

  放眼望去,眼前是一片“灰头土脸”的混凝土厂房,让人很难把它与一个企业集团的崛起联系起来。然而,不争的事实却告诉我们,王德涛的创业之路正是从这里起步,固定资产达10亿元的山东蔚阳集团正是在这里孕育。凝望着熟悉的角角落落,王德涛感慨在胸。

  一个传奇,从1982年开始,就被浓重的书写在这片不起眼的厂区。那一年,26岁的王德涛调任濒临倒闭的北沟水泥厂厂长。当时的水泥厂设备陈旧,工艺落后,年产量仅1.5万吨水泥却仍然销售无门,工人们人心浮动,整个厂区满目凋敝。用一位老职工的话说,那时大伙都心灰意冷,走的走,混日子的混日子,没有了什么盼头。

  “新厂长来了,厂子就有救了吗?又是‘换汤不换药’吧?”王德涛初来乍到,在厂里却没有形成太大的“波澜”。雄心勃勃的王德涛并没有理会流言蜚语,而是一头钻进了生产车间,从各个生产环节入手,诊治“诟病”。不久,王德涛便大刀阔斧地对工厂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整顿。他调整了领导班子,提出了“时间就是效益,质量就是生命”的创业口号,从车间入手制定严格的劳动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,同时在产品质量、成本核算、市场开拓上狠抓猛打,亲自把关,对一些陈旧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,逐步使无序的生产经营走上正规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当年,水泥厂就实现了质的飞跃,完成1.7万吨产量,425#、525#水泥获得省优质产品称号,并取得“国家质量认证”和“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”,工人们的工资连升两级。欣喜中,全厂干部职工再次看到了发展的希望。

  对于王德涛来说,这仅仅是一个开始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复苏,国家加快了对南方沿海城市的投资开发,建材市场全面放开,到1985年,水泥价格一路飙升,产品供不应求。深谙时势的王德涛坐不住了。这年开春,他便南下考察市场,决定扩大生产规模,放开手脚大干一场。 1985年,水泥厂年产4.4万吨的立窑生产线的扩建工程破土动工,9个月后,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,并一次点火成功,创下了当时投资最少,速度最快,效益最好的历史记录。随后,王德涛又马不停蹄地上了第二条生产线,6个月后投入生产。到1992年,王德涛已经把水泥厂的生产规模从1.5万吨提高到12万吨,又从12万吨扩大到60万吨,“蔚阳山”牌水泥销往韩国、泰国、中东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到1989年,水泥厂在收回投资后,实现利润1000万元,王德涛淘到了创业初期原始积累的“第一桶黄金”。

  正当全厂职工为眼前的成功而欢欣鼓舞时,王德涛却没有满足于这一掬水的甘甜。他认为:“市场经济瞬息万变,企业靠单一产品闯市场风险性太大,乡镇企业只有打破传统的‘村村点火、户户冒烟’的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,走集团化、多元化的路子,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。”于是,王德涛把触角伸到了美国。1989年底,他飞到大洋彼岸,详细考察了美国罗丝伦公司的设备和美方市场。经多次谈判,1992年春与美国罗丝伦公司合作成功,成立蓬莱齐施伦化纤工业有限公司。同年,他又上马了一座装机5000锭的毛纺厂和一个特种电子原件厂,成立了轻纺公司,实现了漂、染、织一条龙的生产规模。此后,运输公司、机械工程处、建筑公司、塑胶公司、石油公司等子公司相继成立,真正使蔚阳公司走上了一条集团化膨胀发展的道路。

  从一个小小的水泥厂一步一步走来,而今王德涛和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固定资产10亿元的资本积累,成为一个拥有18家企业、职工2000人、集科、工、贸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。王德涛的坚守,促成了一个民营企业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“嬗变”。

  崛起

  傍海渔村建起万吨大港

  时值上午,栾家口码头塔吊林立,机声隆隆,一派紧张有序的繁忙景象。放眼望去,这个年吞吐量200万吨的现代化港口犹如一条巨龙,横卧在栾家口万顷碧波之中。从渔村小港,到国家一类开放口岸,成就这一港口发展奇迹的,正是王德涛。

  蔚阳集团总公司驻地向北2公里处,有一个景色美丽的傍海渔村,名叫栾家口。村子北侧有一个小渔港。历史上,这里曾是商贾云集、繁华达旦的商港,后来,由于大城市港口的建成,栾家口港逐步退缩成一个渔港,几乎“销声匿迹”,功能尽失。改革开放以来,北沟镇乡镇企业迅速崛起,特别是建材行业发展迅猛,仅王德涛的水泥厂年产量就达60万吨,其中每年由港口运出达50多万吨。1992年,北沟镇周边水泥产量年约350多万吨,水泥厂生产所需煤炭80%需要通过港口运进,虽东有蓬莱港、西有龙口港,却由于泊位紧张及陆运距离长,经常造成货物滞压,纠纷不断。

  此时,谙熟经营之道的王德涛,把目光投向了栾家口渔港。在他看来,拥有一个畅通的交通环境,已是大势所趋,而巨大的市场潜力,又预示着可观的经济效益。经过多方调查,一个以港兴城、以港兴企的大胆设想在王德涛的脑海中形成。

  “纵观人类衍变过程,横看国内外城市发展,有其城无其港比比皆是,而有其港无其城绝无仅有。一个港口的繁荣,必将带动一个城市的崛起。”王德涛洞悉时势,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大胆的目标。说干就干,王德涛开始搜集有关栾家口港的历史、水文记载资料,多次上北京,去青岛,找专家咨询,请设计院勘察,他要拿到建港所需的所有第一手资料。经过充分的考察和论证,栾家口港不仅具备建设万吨级大港得天独厚的条件,而且其航道自然天成,常年不冻不淤,是附近其他港口所无法比拟的。

  于是,在公司董事会上,王德涛力排众议,提出利用栾家口港水深港阔的自然条件,建设一个万吨级大港,营造繁华商埠,以此拉动企业成长和区域经济发展。1995年4月1日,王德涛拉开了向大海宣战的帷幕。奠基那天,朔风阵阵,海浪涛天。上级领导来了,公司干部职工来了,栾家口村及周边村子里的乡亲们也来了。人们自发地聚集到这里,为古港即将重展雄风而激动和兴奋,也为王德涛的冒险捏着一把汗。

  然而,王德涛总能做到出人意料。经过一年半的浴血奋战,投资8000万元的栾家口港“横空出世”:一个拥有万吨级泊位两个,5000吨、3000吨、1000吨级泊位各一个、5000吨级滚装码头两个、年吞吐量200万吨的现代化港口就这样神话般展现在人们面前。 “港口建设所经历的曲折和辛酸,是刻骨铭心的,所遭遇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。尤其是施工过程中,我们之间分不出指挥员、战斗员,都一样顶烈日、战酷暑,流血流汗,脸上、身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。还好,我们都挺过来了。”回想起建港时的情景,王德涛仍是百感交集。顶着重重压力,孤注一掷,需要的是怎样的自信和胆魄?既要运筹帷幄,又要指挥施工,需要的是何等的智慧和毅力?建港150天,对于王德涛来说如同炼狱,洗却铅华,铸就了辉煌。

  “王德涛率领千军万马移山填海的壮举,铸就了一个崭新的栾家口港,也构筑了北沟镇的大交通格局,形成大流通带来大效益。”蓬莱西城临港工业区管委主任于文平告诉记者,港口自运营开始,就佳绩频传:1998年试运营期间,装卸货物80万吨;2000年,完成货物吞吐120万吨;1998年,通过省交通厅验收合格;2001年3月,被国家交通部批准对外开放;同年7月,第一艘外籍轮“海明”号在该港停靠,满载着23000吨“蔚阳山”牌水泥,离开栾家口港,驶向大洋彼岸……

  栾家口港的成功,是蔚阳集团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,它开创了乡镇企业建万吨级港口历史先河,不仅使当地经济形成了新的增长点,而且带动了蔚阳集团建筑公司、运输公司、机械工程处的壮大和发展,解决了水泥厂运输不畅的困难,提高了市场竞争力。现在,栾家口港还在不断成长、壮大,目前为止已累计投资8亿多元,建成生产泊位14个,年设计吞吐量600万吨,其中5万吨级泊位3个,万吨级2个,5000吨级5个。

  然而,这样的规模仍然不能满足王德涛海量的胃口。“到2010年,栾家口港将拥有8个5万吨级泊位、4个10万吨级泊位,年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,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。”面对碧波万顷的大海,王德涛豪情满怀。

  跨越

  引领临港工业趁势腾飞

  把一个小水泥厂办成坐拥10亿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,把一个渔村小港建成联通世界的万吨大港,王德涛在渤海湾畔不断书写着民营企业发展的传奇,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“领跑者”。但是,成就面前,王德涛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,在大港建成后,他把目光瞄向身后广阔的腹地。在他的心目中,那是一片承载着更多梦想的创业沃土。

  这一想法与蓬莱市决策者的思路不谋而合。2000年10月,蓬莱市以栾家口港为基础,成立了蓬莱市西城临港工业区,正式纳入蓬莱市“一城两翼”发展规划,王德涛也被聘为管委会副主任,一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担落在肩头。

  “对于一个企业来讲,他的发展不是独立的,它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港口的建成,带来的是西城临港工业区的崛起;而工业区的建设,又将带动其基础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,蔚阳集团则是第一个受益者。”王德涛由衷地说。或许,这正是王德涛运筹帷幄、高瞻远瞩的经营思想之所在。从此,王德涛便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工业区的建设和发展中,踏上了“领跑”蓬莱临港工业发展的新征程。有人笑着说,他做的是总经理的位子,干得却是市长的活。于文平告诉记者,西城临港工业区的建设,从规划布局到招商引资,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。在他的办公桌上,到处堆放着工业区的蓝图和资料,他的日常工作,有80%都是为工业区在招商引资。显然,一种发展境界的超越,使得王德涛跨越了个人和公司发展,与区域发展融为了一体。

  在西城临港工业的发展大事记中,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串闪光的足迹:

  2001年,为促进临港工业区的长足发展,王德涛投资1000多万元,开通了通港路、迎宾路、西山路等基础工程,同时投资建设了自来水供水系统,解决了入区企业投产用水的燃眉之急;

  2002年,他引进广源发集团公司投资5亿元,建设2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和一个年产120万吨的沥青加工厂。该项目2003年投产,年销售收入38亿元,利税可达2.5亿元;

  2002年,王德涛在港口内围堰造地260亩,投资1000万元建设工业厂房租赁给韩国永和重工(蓬莱)有限公司进行钢构大件的生产经营;

  2003年-2004年,他投资1.5亿元、填海造地1000亩,建成了一个造船基地,一个3万吨级油品码头;

  2004年,引进中国国电集团总投资77.5亿元的发电厂在西城临港工业区落户;

  2005年10月,引进中柏京鲁公司投资5亿元,建设北方最大的造船基地;同时,为配套入区企业的生产需要,栾家口港已扩大到万吨级泊位5个,年设计吞吐量600多万吨;

  今年2月,烟台星都重工又落户蓬莱开发区,为西城临港工业区再添羽翼;

  ……

  一步一个脚印,每一步都如此铿锵有力。王德涛以勇往直前、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,在市场经济的激流中,领跑着西城临港工业的壮大之路。短短几年间,以栾家口港为依托,一个以石油化工、电力能源、造船重工、水泥建材为重点产业的临港工业群迅速崛起,其蓬勃的成长势头成为蓬莱市经济发展的最新亮点。

  从一个乡镇小水泥厂,到跨行业经营万吨大港,再到领跑蓬莱临港工业发展的浪潮,在风云变幻、波涛汹涌的商海中,王德涛以他弄潮儿般过人的胆识,历尽坎坷,终使轻舟变巨轮。窥其心志,王德涛自作的一首小诗可以表征他拼搏向前的心路历程:

  走一条求富图强之路

  好比去大漠远行

  那未知其遥的绿洲

  和扑朔迷离的风沙路途

  却总也挡不住蔚阳执着的追求

  ……